转载 | 百匠传薪---邓琳:老人所需,“护”心所在
编者按:百匠传薪,技耀湖湘。日前第二届湖南百名“国企工匠”人才宣传名单发布,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湖南省国资委指导下,省国资融媒体中心记者深入生产一线,倾听记录国企工匠以匠心致初心,以技能报家国,在湖湘大地上书写新时代产业传奇的感人故事,湖南省国资融媒体中心推出“百匠传薪 技耀湖湘”系列典型报道,深度报道了集团旗下长沙康乃馨老年病医院护理部主任邓琳的先进典型事迹。
人物简介:邓琳,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长沙康乃馨老年病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长沙市民政学院医学院外聘讲师。她始终以服务临床、服务护士为己任,在规范管理、临床实践、人才培育等方面成效明显。主持制定《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护理分册》等多项制度与流程,管理的护理工作保持零纠纷、零事故记录,主持2项护理质量改进案例均获得省级二等奖,撰写研究论文《艾草百肤清软膏治疗2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在《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发表,带领团队在省、市、区级健康宣讲及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
邓琳:老人所需,“护”心所在
走进长沙康乃馨老年病医院,入目之处干净整洁,各类物品摆放井然有序。在护理部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护理部主任邓琳,她利落清爽,脸上始终挂着温暖的笑容。从护士到管理者,二十余载护理路,她以初心为“针”、匠心作“线”,用温度与专业,为老人筑牢防护网。
让制度“长”出温度 用规范护理守护老人健康
2002年,邓琳从湖南邵阳高等专科学校(现邵阳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后,先后在长沙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旺旺医院护士岗位上积累了宝贵经验。2010年,考虑到通勤与照顾家庭,她入职长沙康乃馨老年病医院,成为疼痛与康复中心的护士长。“当时对养老概念模糊,只是听说医养结合前景不错,想试一试。”
彼时医院地处偏僻,“外面的路全是黄泥巴,没通车,几栋楼还在建设中。”邓琳回忆道。因老年呵护中心筹备人手不足,身为护士长的她被临时抽调支援开业。护理部主任一句“不要放弃自己的专业”的叮嘱,让她始终铭记。在为失能老人翻身叩背、处理压疮的日子里,她随身携带护理操作手册,利用间隙巩固专业技能。
2014年,为破解“医院不能长住、养老院缺医疗”的养老困局,公司决定筹建湖南省首家护理院—长沙康乃馨护理院,邓琳因兼具医疗专业知识和养老院护理工作经验,被委以协助院长筹备的重任。“这是全新赛道,没有经验可借鉴,如何融合医疗与养老护理,如何优化人力成本,全是未知。”
区域布局、床位规划、物资申购、人员培训……邓琳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逐步建立起机制完善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护理院自开业以来连续四年无护理安全纠纷及赔偿事件,实现护理质量与安全的优质高效管理。
2020年,邓琳调回长沙康乃馨老年病医院担任护理部主任。“护理永远是质量与安全放在第一。”这是邓琳常挂在嘴边的话。
接手护理部时,邓琳面临“制度散、流程乱、人员流动频繁”的困局。在她看来,护理管理的破局之道在于 “先搭骨架再填砖瓦”。她首先稳定护理队伍,再带领团队梳理湖南省护理工作规范,结合医院实际,统一了护理部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为让制度规范落地,邓琳带领团队耗时2年打磨出《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护理分册》《专科疾病护理常规》等三本手册,成为护士口袋里的 “操作宝典”。这些手册不是束之高阁的摆设——她会随机抽查护士对“卧床老人翻身频次”的掌握,会带着手册到病房核对实际操作。同时,她联合媒体拍摄《卧床老人喂食法》等教学视频,让抽象的规范变成可视的动作。“以前给吞咽困难的老人喂饭总出错,现在按视频步骤来,再也没发生过呛咳。”一位工作10年的护士说。
2022年,邓琳团队对标湖南省二级综合医院护理敏感指标,量身定制年度安全管理目标,将护士长工作质量、危重患者管理等26项核心指标纳入管控。曾经靠“主观感觉”的考评,被“数据说话”的新机制取代:2024年护理目标管理达标率升至91.3%,同比提升20.7%;护理不良事件中,隐患和无后果事件占比达76.2%,风险在萌芽阶段就被有效控制。
同年,医院启动“6S”精细管理,由护理部具体实施。面对无经验、资金紧等多重挑战,邓琳带领6S小组制定方案、召开协调会、梳理步骤与方法......按计划分阶段有序推进。针对血透室患者多、物品杂等问题,她手把手教护士给透析用品贴标签、划区域,协调维修队改造储物架等。半年后,血透室焕然一新,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
整个医院“6S”改造仅花6000余元,远低于6万元预算。为求长效,她推行“月度督查+日常抽查”双轨制,设季度评比奖项,让规范内化为医护习惯。
此外,为破解护理安全难题,邓琳在全院成立护理三级质控,科室一级自查、专项小组二级督查、护理部三级巡查,并根据患者的需要、护理难点重点、高风险环节组建压疮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5个护理小组,织就全链条风险防控网络。
这些制度创新背后,是邓琳对护理本质的深刻理解。她见过因流程混乱让老人受苦的场景,这让她确信:“规范不是束缚,是保护老人的铠甲。”曾经有过转行念头的她,在无数次帮老人缓解痛苦后,愈发坚定:“护理不是辅助角色,而是能实实在在解决老人痛苦的专业力量。”如今再遇挑战,她总是笑着说:“再累也不觉得苦,困难只是等待被解开的未知。”
关注需求,用创新实践破解临床难题
“护理工作的意义,永远藏在患者的真实需求里。”邓琳始终以此作为破解临床难题的“指南”。面对老年患者压疮高发、约束护理争议等问题,她始终以患者、老人需求为导向,用创新实践让专业充满温度。
2021年上半年,医院护理质量分析会显示,6个月内出现14例压力性损伤病例。“压疮护理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金指标,必须攻克。”邓琳当即成立压疮护理工作小组。当时临床常用进口压疮治疗预防药物15毫升就80多元,且未入医保,一般的家庭难以承受。一位患者家属“用便宜的药膏使老伴压疮好转了”的无心之言,让她捕捉到创新契机。
“不能因为是偏方就全盘否定,要科学分析它的可行性。”邓琳立即组织团队查阅文献,对家属提及的艾草百肤清软膏开展成分分析与疗效评估。发现这款不足10元的中成药具有明确的抗炎生肌作用后,她在征得家属同意的前提下,率先在2期压力性损伤患者中开展临床观察。81岁的李爷爷成为首位受益者,原本需要两周以上愈合的骶尾部压疮,经常规处理后,涂抹该药后5天即愈合。
这份坚持最终结出硕果:临床数据显示,该药物对二期压力性损伤的治愈率达95%,患者平均愈合时间缩短至3-7天。这项实践仅大幅减轻患者经济压力,更催生了标准化护理方案,从湘雅医院医养结合学术年会优秀案例二等奖,到《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发表的研究成果,每一份认可背后,都是她对“患者需求至上”的执着践行。
“每次看到被约束带绑在床上的老人,心里都不是滋味。”邓琳说。为预防跌倒坠床、拔管等情况,部分不配合的老年人被约束带“保护”在床上,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老年人的安全、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却让老人身心都痛苦。家属虽签字同意,但眼神中的无奈让她下定决心改变这一现状。
“零约束的护理实践不是完全取消保护性约束,而是根据使用约束根本原因去减少、替代、取消约束,更能体现有温度的人性化服务。”这个理念在推行之初遭遇不小的阻力,护士、护理员们普遍担忧:“解开约束带,老人摔倒了怎么办?”“把自己抓伤的怎么办?”邓琳没有强行推行,选择用共情“破冰”。她设计了一场特殊的体验活动:让全体护理人员轮流躺在床上,用约束带固定手脚半小时。
“绑十分钟就浑身难受,何况老人常年被绑着。”参与体验的护士说。这场“换位思考”让团队统一了思想,而她则趁机带领摸底约束根源 :撕纸尿裤可能与心理因素、用品不适相关,抓伤皮肤源于老年皮肤干燥瘙痒,孤独感更是躁动的“催化剂”。
找到症结后,个性化方案随之精准落地:心理疏导、家人探访、志愿者陪伴、毛绒玩具慰藉心灵;舒适纸尿裤选择、皮肤清洁滋润、增加户外活动提升抵抗力……2018 年启动的保护性约束改善项目,让全院约束率从39%降至2.6%,且跌倒率并未上升,患者家属满意度大幅提升。这份充满人文温度的实践,摘得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医养结合学术年会优秀护理案例二等奖。
从压疮管理到静脉治疗,邓琳牵头成立的5个专科护理小组,直击护理痛点:静脉治疗小组建立全园区会诊机制,护士走进养老公寓上门服务,静脉治疗护理门诊开诊便民。今年5月新成立的跌倒QCC小组,通过高危评估、定制宣教视频、环境改造织密防护网…… 每一项创新背后,都是她“于细微处见专业”的坚守,她将患者需求拆解成一个个可触摸的细节,用专业与温度编织成守护生命的网。
精准施策,为护理人才积蓄成长厚度
“要为医院的发展带好护理队伍,培养管理和专业人才。”邓琳说。刚到康乃馨老年病医院时,人员流失率高,“留不住人,何谈发展?护士是护理质量的基石,必须让他们看到希望。”
破局从赋能护士长开始。邓琳指导护士长搭建科室管理制度框架,从工作流程优化到病房精细化管理,从质控体系完善到服务内涵提升,层层梳理管理脉络,助力护士长快速成长为科室护理的“当家人”。
针对年轻护士长的成长,邓琳推行“计划式成长” 模式。刚开始让护士长写工作计划时,不少人抵触:“每天都在重复做事,有什么好写的?” 但坚持半年后,护士长逐渐发现工作重心。“以前忙得脚不沾地却没成果,现在每年能做成一两件事,团队也跟着成长。”一位护士长说。
“高年资护士医院发展的储备力量,不能只当‘熟练工’,要成为‘多面手’。” 邓琳制定高年资护士培养路径,在她主导下,N3级护士需通过“五项全能”考核:培训和掌握专科操作,在科内主持护理教学查房提升带教能力,在全院护理个案分享讲课锻炼护理思维及总结表达能力,外出进修拓宽专业视野,参与三级质控强化管理思维。
她创新情景模拟和岗位胜任力培训模式。“以前考试用模型按固定流程考,比较僵化。“邓琳介绍,现在通过实景考核,在病人床旁实施规范化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宣教、评估设备,更贴近现实。不适宜在病人身上操作的,则用情景模拟考核。这种培训让护士核心能力考核优秀率从62%跃升至89%。
为护理管理者、骨干护士提供外出进修的学习机会,选派护理人员进修专科护理技术,在护理管理、压疮护理、PICC置管、胃肠镜治疗等方面培养专科护理人才。
同时,为护士争取合理的待遇,做护士的“代言人”与“知心姐姐”......一系列举措让护理团队离职率从2020年的54.6%降至 2024年的20.8%。
如今的护理团队,中高级职称占比24.1%,护师占比47.4%,N2级及以上骨干护士占比68.6%。近3年,12名护士获区级“优秀护士”称号。十余年来,邓琳为医院输送大批护理人才,她们分布在各条护理支线的重要岗位。
“我最大的成就不是自己获多少荣誉,而是看到团队每个人都能发光发热。” 邓琳说。
来源:湖南省国资融媒体中心官微